「绿皮书」电影别名:Green Book,电影豆瓣评分:8.9分。
拜托,这电影没你想的那么伟大。我有个朋友,他很怕看那些有关黑人的电影,也许是觉得太消费,以致电影的氛围都很沉重吧,因此他对《绿皮书》都显得兴趣缺缺。但我认为,《绿皮书》他也可以一看。嘿,别捉错用神,不是因为我认为电影描写种族歧视的手法巧妙,而是电影压根不能带出什么有关种族共融的主题。
电影叫《Green Book》,名字源自《黑人司机绿皮书》(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),记载种族隔离时期对黑人友善的场所,帮助非裔美国人应对种族歧视。你以为电影就是讲Viggo Mortensen 如何细阅过本Green Book,帮助Mahershala Ali 在旅途上渡过重重难关;Sorry,这本Green Book,在戏中不仅毫无用处,更是昙花一现,印象中只有一个场面拍着Viggo Mortensen 在看这本Green Book,但看完又没有相关的情节进展。
种族隔离时期,会特地为黑人推出这本旅游指南,证明他们当时受到的压力和歧视极为严重,但数数电影中Mahershala Ali 遇上的状况,例如不可以跟白人一同进餐和上同一个洗手间,可谓小巫见大巫。当然,歧视就是歧视,我没有歧视行为只要鸡毛蒜皮,就可以只眼开只眼闭的意思。只是,电影若以「Green Book」做背景,但剧情中的种族歧视行为又如此微小,似乎会让人产生「噢,原来种族隔离时期,黑人面对的欺压就是这些小事而已」的错觉。
用「微小」这个字眼可能不太准确,我想说的是「表面」。种族问题源远流长,歧视的方式也不独只有排斥或隔离,但《绿皮书》没有雕琢一个具完整性、能与故事整体主轴有关连的剧情的心思,而是选用一些简单例子来制造效果,看似是想配合喜剧的调子,深入浅出地谈种族歧视,可惜伎俩未免过分浅白,如教育电视一样以填鸭方式向观众硬塞「呢啲咪就系歧视啰」,囫囵吞枣。然后,Mahershala Ali 来到Viggo Mortensen 的家过圣诞吃大餐,一家人乐也融融,骤眼看差点以为种族歧视从此消失了呢!电影说Mahershala Ali 想要改变,但讽刺地他明明什么都改变不了,电影结局却像在公告世人:黑人白人从此平等了!
诚然,Viggo Mortensen 和Mahershala Ali 演绎充满火花,笑料百出,但这两个角色设定都很模糊。Viggo Mortensen 在电影开首,看见黑人装修工人进了屋,深感不爽,继而把他们碰过的水杯丢掉,我觉得这部分完全「多咗」;根据后期的发展,我不觉他本身是个对黑人不尊重的人,电影好像刻意要安排他有个对比和反差,揭示角色的改变;至于Mahershala Ali,他与别人的冲突,其实并非源自他的种族肤色,而是他的气质和礼仪,融入不了市井生活,然而他高尚的品格是何以培养出来,电影似乎没有交代。
《绿皮书》嘛,管他的什么黑人白人了,就当它是一部「一个粗枝大叶豪迈奔放的司机vs. 一个完美主义文质彬彬的钢琴家」的笑片吧,也许你会赏心悦目。但如果要分析到种族平等、消除歧视等的层面,拜托,这电影没你想的那么伟大。看哪,人家在片尾字幕,都只在关注两个角色在现实生活的去向,Green Book 的历史?种族隔离时期的所感?可是只字不提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