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网络谜踪」电影别名:Searching,电影豆瓣评分:8.6分。
注定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。展现了智能科技大行其道下的社会面貌及生态,同时窥探了人类在现代社会的沟通问题。还原最简单的基本步,人际关系,其实可以不须言传,无声胜有声。
智能科技刚面世时,人们常说,这种科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去电,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天涯咫尺。数年过后,我们又开始明白了科技产生的问题,对坐的两人,各自技入虚拟世界,遥遥相对。《网络谜踪》以镜头截屏的方式,再用悬疑剧情做包装,展现了智能科技大行其道下的社会面貌及生态,同时窥探了人类在现代社会的沟通问题。
1. 亲子关系
《网络谜踪》里,David 和女儿的父女沟通让我感受很深。坦白说,一开始我对David 这个角色没好感,有了智能电话,父母好像奉旨地操控了子女的生活时间表和心理状态。例如,稍一不回覆,旋即报以数十句「Hello!!!??」,实在是现代人通讯对话的写照。如果我真系得闲覆你句「Hello!!???」,我就得闲覆你之前嗰句message 啦。David 责备女儿没有丢垃圾,传送垃圾箱的照片,我也很不明白这种心态。讲你咪讲啰,又唔系唔信你,点解要send 多幅相呢?有图有故事,有相有证据,仿佛要利用照片,诱发我内心的罪疚感似的,就像她为迫使疑犯招供,强迫他睁大眼睛注视死者的遗容一样。别以为这些事鸡毛蒜皮,正因为科技入侵人类生活所有的微小细位,这些魔鬼细节,其实真的令人很paranoid,因此这恰恰就是叫人疏远的诱因。
另一方面,《网络谜踪》中,警探与David 讨论案情,警探的儿子敲门而进,她随即破口大骂。科技的方便,也让人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中,影响显而易见。
2. 网民生态
《网络谜踪》中的女儿失踪后,David 逐个朋友查问,发现跟女儿相熟的真朋友委实不多;直至失踪案有了重大转变,这些明明只有一面之缘,甚至互不相识的人,纷纷在社交平台发表感想,争相呃like 博关注。这种事,我们绝不陌生,某某知名人士死鬼咗又扮哂系渠fans 咁RIP;越位都未识系乜就学人po文分析世界杯,诸如此类。
网络世界亦真亦假,我们以为面对抽水搞事,都可一笑置之。电影中,有人随意在网上说自己与女儿见过面,David 马上大兴问罪。我一开始还想,David 未免太夸张了,也许他是上一辈的人,不明白年轻网民就是爱开玩笑吧?但细心回想,这不就是一种blame the victim 的心态?认真,本来是一件正确的事。为什么在网络世界,却颠倒了是非,兴风作浪的人应该得到饶恕,认真严谨的反要被骂?
3. 大数据、商业化
网络推销,如今已经铺天盖地了。有时只是随意在网上搜寻了一双鞋,自此每次上网,鞋的推销都蜂拥而至。产品推销,也都算了;电影中,女儿初始,David 随即收到葬礼直播服务的推销电邮。原来,不只是商品,你的日常生活,也早被监视得一清二楚。你明天会做什么,你下星期会去哪里,不知怎的,网络数据就是全都知道,更贴心为你提供多项服务。想想,也不无恐怖。
4. 交友状况
网上交友,现在已经很普遍了。但你使用网上交友软件时,会用什么形象示人?网络的直播平台,让女儿卸下平日的包装,演回真正的自己,透露内心的感受。但她结识的直播朋友(后来发现就是警探的儿子),恰恰相反,网络是他的外衣,让他掩饰真正身分,永远匿在阴暗处,远远窥伺。
《网络谜踪》没有既定立场,只是展现了现代网络生态,不禁叫你反思。凡此种种,好像说明了科技的可怕。可是,透过电脑,我们又可以将一家人的回忆贮存纪录,或把家庭照设成电脑桌布。还原最简单的基本步,人际关系,其实可以不须言传,无声胜有声。
电影的形式、导演处理、节奏、演员、主题讯息……全部质素上乘。当然,悬疑片,最重要当然是故事剧情。据说有人觉得结局很烂,我不敢苟同,反而质疑那些人没有留心观看中间的细节;中间有些情节,令你误以为有悲剧发生,谁料当你得知结局后,那些情节却成了「为何没有发生悲剧」的关键。这些已不是伏线那么简单。《网络谜踪》注定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