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本身是后设小说,一开始便刻意误导读者,着力描写一个似真实假的故事,先让人信以为真,然后逐步揭开,叫人突然发现之前发生的,原来是虚构的错觉﹗ 造成读者的期望落差,产生强烈的脑震荡,叫读者抱著作品主题坠进思考的深渊。
李安以美丽表现丑陋的手法,在本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。李安似乎恐怕观众看不到,刻意用长镜放映两秒「神秘岛」外貌的定格,显示出女性体型,暗示那岛即是某种东西,而无数的狐獴即蛆虫,榕树根即血管,酸性水池即胃部,全都是以最华丽的映象,包装极丑陋。本片而采取3D技术,增强了画面的华丽程度,画面愈华丽,与丑陋的内涵落差就愈大,视觉与内容的冲突也更剧烈,可以说是世上首部3D技术有助于表达艺术内容的电影。
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,鬣狗是暴戾的法国厨子,猩猩是仁慈的母亲,而老虎就是Pi本人。数学上,Pi是无理数,表现人生的无常,也是无尽数,表达人生变化无穷。Pi的人生更被置于极端的状况,展示无常的命运与无穷的变化。既然Pi是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,李安费尽心力制造的猛虎,便是实至名归的幻象!观众所见的,是Pi人性与动物的斗争与妥协,是心理争战的具象投射。Pi在船上救助老虎,是与动物的妥协﹔到墨西哥后,老虎连头也不回的离去,代表人性与动物的诀别。人性与动物,本是一体,愈是文明,人性愈是压倒动物﹔愈是接近死亡边缘,动物便压倒人性,求生本能冲破一切宗教与道德的规条。男主角强调Richard Parker成为了Pi的生存目标,正是动物警惕人性,生存才是人类首要急务。换言之,动物救回主角一命,但在回归文明之后,动物又要重新遭受排挤,主角的痛哭,的确可圈可点。
李安的电影处理比小说更浓缩,更隐晦。李安将小说第三部份,压缩为四分钟,倾全力描写第一个童话包装的幻想故事,又极力节省对第二个残酷事情的描述,既增强了电影所需要的视觉效果,减少说教,又将事情尽量贴近结尾才揭盅,正当大家满脑子问题,心灵尚在震荡之时,主角妻儿回来,立即收结。眼睛看到的幸福,与刚发现的事情,形成强烈对比!幸福? 悲剧?来自悲剧的幸福? 叫观众带着余震离开电影院。真正的沉思,留在电影之后! 震撼力在瞬间爆发,而电影急速收结,产生千钧顿收之势,叫观众急速煞车,晃动得忐忑不安。你恍然大悟吗? 你不明不白吗?电影便完了,李安也不作解释。其实《断背山》的外套,也是如此。思考,要在电影完结的一刻,才真正开始﹗ 电影延伸的思考,其实比电影的内容还要多。
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本身是后设小说,一开始便刻意误导读者,着力描写一个似真实假的故事,先让人信以为真,然后逐步揭开,叫人突然发现之前发生的,原来是虚构的错觉﹗ 造成读者的期望落差,产生强烈的脑震荡,叫读者抱著作品主题坠进思考的深渊。
李安把原本问岛国船公司职员”Which story do you prefer?”的关键问题,改为问小说作者。作者刚发现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,便跟男主角到厨房那边吃素菜,还要待他祈祷后,才开始吃,视觉上营造男主角是一个虔诚的人。而男主角冷不防问及作者喜欢那一个故事,作者只有尴尬地回答选第一个,男主角立刻说「好!你相信上帝了。」掷地有声,既呼应作者来找他的目的,更为全片作结论。世人为何相信上帝,是如作者般,接受不了现实的残酷而选择相信?还是如男主角般,知道宗教是富足文明社会的安慰剂而选择相信? 还是死里逃生后的真心相信?为何主角可以同时相信多个宗教? 因为他知道宗教有如包装现实的童话,怎样说也不影响真神,受影响的只是教条,但经历生死,教条对他已经失去意义,他究竟是一个叛教者? 伪信徒?还是一个真诚面对上帝,了解信仰的人?李安不说,而且立刻完场,留下这个难题,叫观众细味!
李安带领三千人,历时四年,耗费一亿二千万美金,所为的就是拍下一则电影寓言。电影表面上什么也没说,实际上引领我们思考各种问题,而且大象无形,深不见底,思考愈多,所得愈多。诚然,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绝对是李安殿堂级的作品!